纵贯地球南北,编号95C在这里完成补给!
近年来,南通市持续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举措,改善候鸟的栖息条件,将“候鸟驿站”打造为鸟类的“家园”,让无数候鸟不再只是“途经者”,而是回归多次光临的“老朋友”。
江苏省南通环境监测中心2024年起开展候鸟环志追踪研究,共环志鸟类86只,安装北斗卫星定位追踪器20台,回传数据40万余条,总飞行轨迹里程超10万公里,逐步解开候鸟迁徙旅程的神秘面纱。
斑尾塍鹬为旅鸟,擅长连续长距离迁徙,春秋季在南通沿海滩涂常见。以环志中一只斑尾塍鹬为例来感受迁徙候鸟超级旅程:
2024年4月,一只编号为95C的斑尾塍鹬在环志后,背着北斗卫星点位追踪器依然在如东滩涂上栖息了48天,丰富的食物资源为她补充了充足的食物,支撑其完成远距离迁徙。5月28日从江苏如东开始开启北迁之旅,最终在6月18日北极夏至日前夕,抵达北极圈的新西伯利亚岛繁殖地,这场历时22天、跨越6000公里的北迁之旅告一段落。
2024年7月26日,斑尾塍鹬95C从俄罗斯新西伯利亚岛振翅起飞,开启南迁之旅,最终抵达澳大利亚西北部布鲁姆,全程长达12500公里,飞行最高海拔为6588米,中途经停2处关键站点,耗时56天,空中飞行时间为11天。
第一阶段:冲刺朝鲜半岛
以平均49公里/小时的速度连续飞行4天,跨越4700公里。7月30日抵达朝鲜南浦市,仅休息7小时再次起飞。
第二阶段:抵达辽宁丹东的“能量加油站”
低速飞行15小时,约165公里,7月31日抵达全球最大的斑尾塍鹬中转站——辽宁丹东鸭绿江口湿地,停歇长达18天,这里潮间带滩涂丰富的贝类资源,助其增重50%以上以储备后续能量。
第三阶段:冲刺黄海与江苏如东的“最后补给”
快速飞行36小时,约950公里,穿越黄海。8月19日抵达江苏如东滩涂,停留27天,此处是东亚-澳大利西亚候鸟迁飞路线的核心区,斑尾塍鹬通过疯狂觅食将体重增至出发时的2倍,以应对最后6200公里的跨洋飞行。
第四阶段:跨太平洋直达澳大利亚
9月15日起以51公里/小时持续飞行横跨太平洋,不眠不休完成5天6200公里的终极挑战,9月20日成功抵达澳大利亚西北部布鲁姆,完成南迁之旅。
结语
斑尾塍鹬95C完成了一场震撼人心的生命远征。这只佩戴环志的候鸟历时56天飞越12500公里,其南迁轨迹揭开了重要的生态密码——辽宁鸭绿江口(停歇18天)与江苏如东洋口港(停歇27天)作为关键能量补给站,承载着该种群45%的迁徙周期。科研数据显示,这两处滨海湿地提供的生物量相当于斑尾塍鹬单次迁徙总能耗的82%,一旦丧失将导致整个东亚-澳大利西亚迁飞路线的能量补给链断裂。这场跨越洲际的飞行奇迹,既展现了自然演化的精妙设计,更警示我们:守护这些提供能量补给的生命驿站至关重要